什么是資產評估?資產評估,是指評估機構及其評估專業人員根據委托對不動產、動產、無形資產、企業價值、資產損失或者其他經濟權益進行評定、估算,并出具評估報告的專業服務行為。一般來說,在公司不需要了時,因為注銷公司手續繁雜、耗時較長等一系列問題,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轉讓公司,轉讓公司也可以最大程度減少企業所有者的損失。不過公司轉讓的費用卻是交易雙方很難達成一致的問題,那么在轉讓公司時我們應該怎么去評估價值呢?據悉,目前為止國內尚未出臺任何稅務法規以明確如何評估各類企業重組中涉及資產的公允價值。實際中常用的評估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法、市場法和收益法幾個大的方式。然而成本法和市場法的使用有較大的局限性。比如,成本法對于企業財務數據的質量要求較高,市場法要求有活躍市場及充足的市場交易價格數據,而這一條件往往很難具備。相比之下,收益法是國際公認的且在實務中廣泛應用的一種評估無形資產和企業價值的方法。
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1)收益現值法,它是通過估算被評估資產在可以預見到的未來若干年內每年的預期收益,并采用適宜的折現率折算成現值,然后累加求和,得出被評估資產的現時價格,即評估值。
(2)重置成本法,它是用現時條件下重新購置或建造一個全新狀態的被評估資產所需的全部成本,減去被評估資產實際已經發生的實體性陳舊貶值、功能性陳舊貶值和經濟性陳舊貶值,得到的差額作為被評估資產的現時價格,即評估價。或者,估算出被評估資產與其全新狀態相比有幾成新,即成新率,然后用全部成本與成新率相乘,得到的乘積作為評估價。
(3)現行市價法,它是指在市場上選擇相同或近似的資產作為參照物,針對各項價值影響因素,將被評估資產與參照物進行價格差異的比較調整后,得出被評估資產的評估價。
(4)清算價格法,它是指企業在破產或停業時,按清算價格確定被評估資產的價格。
推薦閱讀:
5645人閱讀
3915人閱讀
2541人閱讀
1977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92人閱讀
1207人閱讀
1146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