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評估是依據專利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出具的專利價值評估報告,可以是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專利。專利意味著是全新技術、新產品、或者是新方法的呈現,是科技人員智慧的成果;而發明專利,可以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直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近幾年,專利貨幣化受到企業的認可,逐步在企業投融資時加大專利技術、產品或方法所占份額,專利增資、專利質押融資、專利抵押貸款、專利出資已成熱門話題。
想要進行以上所述活動,需要對所持專利進行評估,目前國內尚未有專業的評估機構獲得業內的認可,基本是出價越多,最終的評估價值也就越高。然而,專利的評估是對該專利技術市場前景的預期與市場價值的判斷,形成該專利的評估價值,出具專業評估報告是一定會涉及到收取費用,那么專業資產評估機構的專利評估報告收費標準是由哪些因素構成。
構成專利權價值的因素也是構成專利評估報告收費標準的因素
1.法律因素:受法律的保護程度
① 專利權的類型
發明專利的價值相對較大,因其通過的時實質性審查,相對于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發明專利的技術含量很高,有相對長的申請注冊周期。
② 權屬的完整性
完整指的是相對完整,即需要保護的專利的范圍清晰度,范圍越明確,發生專利權糾紛的可能性越小,專利價值也將更大。
③ 經濟壽命(剩余使用年限)
發明專利注冊申請成功后擁有專利權保護達20年期限,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注冊申請成功后擁有專利權保護達10年期限,年限越長其價值越大,剩余年限越短,價值將大打折扣。
2.技術因素:復雜創新程度
專利技術越復雜,創新程度越高,則越具有競爭優勢,價值也更大,由于技術的超額收益主要體現為其壟斷的收益中,具有相對的競爭優勢的技術,具備越高的壟斷程度,產品難以被替代,市場占有率越高,發明專利源于其短期內難被取代的的創造性,價值相對高很多。
3.產業因素:
① 產業化實施程度:專利技術實施的條件是否苛刻,是該專利產業化實施程度的衡量標準,產業化越簡單,專利技術越好進行,那么專利實施的可能性就越大。
② 政策適應性:即專利技術所屬產業,是否與產業政策保持一致,一致則市場興。
③ 應用范圍:可應用范圍越大、越寬廣,發揮價值的程度和范圍就越大。
④ 產品被市場所接受的程度:被需要,才有市場,價值才會更大
4.特殊因素:有些行業因為特殊所以需要具備相關批準證書,對專利全價值的影響也會較為重大。
專利,作為有價值的無形資產,是企業創新能力的完整展現,而且其價值不僅體現在有先進的技術或技術產品,而且還具備合理的技術壟斷的可能性,隨著企業不斷增強自主創新的能力,申請專利的個人及企業逐年大幅增長,潛在的交易主體,交易中介已逐步形成,且小有規模,市場的發展與推進使得公信度高的專利評估機構被迫切需要。
各個專利評估機構所使用的方法及標準有可能有所差異,但是綜上所述之專利價值構成因素,一定是各個資產評估機構出具專利評估報告收費標準的構成因素,即,價值越大,收費越高。
推薦閱讀:
5635人閱讀
3914人閱讀
2541人閱讀
1976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91人閱讀
1206人閱讀
1146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