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事業單位有三種類型,即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在這次的事業單位改革中,前面兩種要改成公益一類、二類事業單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要轉制成企業單位。
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是什么意思
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也稱全供事業單位,也就是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單位所需的事業經費,包括人員工資、獎金、辦公經費等等一切正常費用全部列入財政預算,由財政局全額預算撥款。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一般適用于沒有收入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是單純地履行職能部門,如公立醫院、中小學、科研單位、衛生防疫、圖書館等。
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財政部門按差額比例,對單位人員構成中固定部分60%左右撥款,自己創收解決40%左右。按照有關規定,差額撥款單位要根據經費自主程度,實行工資總額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辦法。這種單位一般都是有公共服務職能的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可以通過服務收取一定的費用。如氣象、環境監測站、報社、公證處等。
要說兩者有什么區別,總體來說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和差額撥款事業單位都是職能部門。所不同的是:
一、在工資福利待遇上,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的工資、福利、辦公費用全部由財政兜底,旱澇保收。而差額撥款事業單位釆取的是經費包干、收支掛鉤.、以收抵制的管理形式。如果經營不好工資福利可能比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要差一些,但如果經營得好工資福利比全額撥款的要更多更好。
二、在發展前景上,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因為承擔了部部執法職能,在事業單位改革中有些人可能會變成參公管理單位或人員,可以享受公務員待遇。而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因為承擔的是純服務職能,基本上沒有變成參公的可能。
推薦閱讀:
5635人閱讀
3914人閱讀
2541人閱讀
1976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91人閱讀
1206人閱讀
1146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