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48歲的四川省人民醫院外科一片區科護士長張靜,正在圖紙上勾畫著自己的發明構想。想了解更多商標注冊知識,或是其他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歡迎關注知春路知識產權商標注冊 ,我們有問必答!
張靜在查病房時與病患溝通情況?!螚?攝
有著近30年護理經驗的她也是四川省護理界的“發明達人”,大小便護理用具、胃管、輸液器具,甚至床單被套和病床……為了讓病人更舒適,病房里這些易見常用的器具,都被張靜進行了改良。從2009年申請第一項專利至今,張靜已累計申報了105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其中90多項已獲得專利證書,僅2018年她就獲得了3項發明專利技術證書。
干了近30年的護理工作,張靜最熟悉的還是在病房里和病患進行溝通交流。談及發明的初衷,張靜告訴記者,在日常一線護理工作中,她發現不少醫療器具設計上欠缺人性化,給醫護人員的操作帶來不便,還讓患者感覺不適。于是她就根據自己的護理經驗和患者反饋的情況對器具進行改良,這一改就堅持了10年。
每一項創新張靜都傾注了自己的心血,有時長達數年的調研和嘗試才能摸索出方法,但張靜都會堅持。
張靜的專利有一些已經通過轉讓落地生產,進入臨床投入使用。
在四川省人民醫院的胃腸外科,不少患者就正在使用張靜改良升級的胃管。張靜說,此前臨床上使用的胃管,必須在病人的鼻子處用鼻膠固定,而且只有一個孔,不方便引流。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后,她就在胃管的材質、固定方式、末端開口位置等方面進行調整,收效顯著。“張老師發明的新胃管已經用了一年了,患者的舒適度提升了,護士操作更便捷了。”四川省人民醫院胃腸外科主管護師袁婷婷表示,新胃管投入使用至今沒有出現過“拔管”的情況。
工作之余,張靜還組織醫院不同科的醫護人員,專門成立了護理產學研創新小組,大家一起研究探討創新發明。“經常使用的這些器械或設備它并
不是為某一個醫生量身打造”,醫院外科醫生馮強就是創新小組成員之一,他表示,自己在使用醫用器械時也會遇到不順手的時候,在張靜的影響下他開始著手改良,目前已經申報了兩項專利。
“畢竟我做這個專利也是花了心血的,當然希望產品能夠生產出來,服務于患者,服務于我們醫護同行,作為我們新一代的護理人能夠有一些創新,有一些改變。”張靜表示,發明不是自己的興趣愛好,而是真心希望有更多的專利能變成產品,真正服務臨床,造福患者。(完)
推薦閱讀: